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部署,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的序幕。为了在中原立足生根,刘邓大军选择人口众多、给养丰富、地势偏僻的临泉县作为指挥中心和休整之地,在此运筹帷幄、指挥作战长达88天,将解放战争推向国民党统治区,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金戈铁马;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一种信念,辉映未来,激励后人。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2022年8月4日,博狗网上赌场,滚球体育app2020级、2021级10名在校大学生自主组成了一支跨班跨系跨届的“培根铸魂探究小分队”在桐城师专副教授雷小丽主任及专职辅导员程蓉蓉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前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及刘伯承、邓小平同志当年在临泉县居住的旧址,重走革命遗迹,感悟红色精神。4日上午,“培根铸魂探索小分队”一行12人怀着敬畏之心走进纪念馆及刘邓同志旧居参观并深入学习。
在展示大厅,小组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感受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革命历史。在一幅幅壁画前,同学们驻足凝视观看,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惨烈场景仿佛又历历在目!作战时期用过的一件件刀枪棍棒,记载着峥嵘岁月的英勇无畏。通过观看,小组成员们了解了刘邓大军粉碎敌人的围剿,巩固革命根据地,开辟淮西等多个解放区的历史壮举,书写了中国革命解放战争史上辉煌的一页!
在“刘邓大军”大别山指挥所里,每至一个教学点,团队成员们皆认真地聆听讲解员的描述,细致了解每件文物和展品背后的故事,唯恐遗漏一个细节。同时,大家都在丰富自己对党的了解,体会党在推动历史变革的关键引领作用,并在之后与同伴们分享各自内心的理解与感悟。队员们观地图,看实物,听讲解,做访谈,发议论,说历史,讲故事。惊叹毛主席指挥、决策的英明正确;赞扬“刘邓大军”勇往直前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气概;赞美“刘邓大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视人民如父母的优良作风。彼时,场馆内虽寂静无声,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吹响的胜利号角仿佛穿越历史风云响在耳际。
此外,“培根铸魂小分队”的成员在纪念馆内组织合拍小视频,拍摄并制作大学生讲述红色革命故事的短视频。5名实践成员在通讯员吴习茜同学的严谨指挥中,经过田鑫洁同学的细心录制和杨介航同学的精致剪辑,共同制作了时长为7分40秒的合拍短视频。实践成员们分工明确、有序完工;专心细致,认真严谨;尽心竭力,齐心协力;在大家的努力下共同完成了一段爱国情怀浓郁的“小制作”。
此次考察,一路奔波虽很辛苦,但在雷小丽主任和程蓉蓉老师的带领以及小组成员们的积极参与、共同配合下,进展顺利,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大别山精神的感染,以“重走”的形式触摸无数英烈的忠魂,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很多战士光荣牺牲,甚至有的烈士没有姓名、不知籍贯,但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他们,中国的解放战争才会取得巨大胜利,中国近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才能得以终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子弟兵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共和国的诞生来之不易,同时更加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分量。
总结会议上,队员们纷纷谈到此次活动的心得感受:“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上的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以革命继续着生命,以革命发展革命。”这些纪念馆与雕塑、这些镌刻的名字与事迹并不是仅供后人观瞻,而是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明白,革命是一步接一步进化来的。革命十几年,战士就是武器,人民就是靠山,只有我们团结一心,才会完全得胜。为什么五星红旗如此鲜艳?——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它。每一位新青年一定会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建立的卓著功勋,继承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今天,信仰坚定、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光”和“热”。